圖為江西一村民整理收集枯死的玉米秸稈。(資料圖) 卓忠偉 攝
記者8日從江西省生態環境廳獲悉,江西省生態環境廳、江西省財政廳聯合對2019年全省秸稈禁燒獎罰資金的清算結果顯示,2019年,該省實際納入獎罰資金清算的火點為67個,涉及36個縣(市、區),每個火點扣5萬元,共扣減備罰金335萬元。
2018年6月20日,原江西省環保廳與江西省財政廳聯合印發了《關于開展秸稈禁燒工作的通知》,規定省市縣每年共籌集9200萬元財政資金,其中省級財政出資獎補資金2000萬元,11個設區市財政各出資獎補資金200萬元計2200萬元,100個縣(市、區)財政各出資50萬元備罰金共5000萬元,籌集的資金用于對全省100個縣(市、區)秸稈禁燒管控進行考核和資金獎罰。
江西省生態環境廳相關負責人介紹稱,農作物秸稈中含有氮、磷、鉀、碳氫元素及有機硫等,特別是剛收割的秸稈尚未干透,經不完全燃燒會產生大量氮氧化物、二氧化硫、碳氫化合物及煙塵,在陽光作用下還可能產生二次污染物臭氧等,嚴重污染大氣,影響人民身體健康。
近年來,江西生態環境部門不斷創新監管手段,加大管控力度,2019年首次將無人機巡查發現火點納入考核,實現了衛星遙感、無人機巡查和現場巡查督查“三位一體”的秸稈焚燒火點監控體系。
上述相關負責人稱,獎罰機制建立后,調動了江西各地禁燒積極性,原來因秸稈大面積焚燒產生的重污染天氣不見了。秸稈禁燒成效突出,是江西2019年空氣質量能達到國家二級標準的重要原因之一。
記者了解到,除了對2019年核定的67個秸稈火點進行處罰外,江西還對去年未發現火點的64個縣(市、區)不扣減備罰金,并獲70.86萬元獎勵。(完)